生姜根莖腐病的癥狀和防治方法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10611人閱讀
生姜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調料,很多菜里面放一些會比較有味道,因此它在市場上一直賣得比較暢銷。種過生姜的朋友估計都知道它需要培土,那這有哪些作用呢?如何進行培土?想了解的朋友就看看下文吧!
一、生姜培土的作用:
1、增通透
大姜因在*中生長,所以要求土層深厚,土質疏松而肥沃,通氣性良好。但大姜對水分的需求太多,所以必須多次澆水,而每一次的澆水都會對土壤沉實一次,最終會導致土壤板結,透氣性差。而大姜的子姜,孫姜,孫孫姜等,會逐漸向地表延伸,為了創(chuàng)造大姜透氣疏松的土壤環(huán)境,就必須多次進行培土,從而讓子姜孫姜們生活的安逸。
2、防倒伏
大姜盡管生長在地下,但并不是根而是地下莖。大姜的根只有纖維根和肉質根兩種,纖維根非常的細短,具有吸收水分和養(yǎng)分的作用,是主要的吸收器官。肉質根短而粗,不分叉,基本上沒有根毛,所以吸收能力很差,主要起到支撐固定和儲存養(yǎng)分的作用。大姜的根系很淺,絕大部分都在土壤上層30厘米的耕作層中,而一株大姜有多達十幾個分枝,且有重達幾斤至十多斤的重量的姜塊,那這了了無幾細,短,弱的根系根本支撐不了這些重量,所以必須要屢次培土,把它們埋在*中,起到固定不至倒伏的作用,以利其生長。實踐證明,大姜經多次培土后,根系擴展范圍會更大,根量更多更長,支撐力加強,且更有利于根系對養(yǎng)分的吸收。
3、保濕防旱
大姜太愛水,太怕旱,所以要多次澆水,而覆蓋在大姜表面的土層太薄,儲水能力不夠,而經過培土后的大姜,其上土層深厚,儲水能力提高,減少了澆水的次數,提高了抗旱的能力。
4、埋肥料
大姜的根系少而短,在土壤中的分布淺,但大姜的產量又太高,所以對肥料的需求是非常多的,大姜極其耐肥,而在不同的生育期對肥料的需求又不一樣,所以得進行多次的追肥。大姜在追肥的時候,會在溝中開溝追肥,那就需要將壟上的*鉤入肥溝內填埋,多次追肥,多次培土,從而使得姜壟變成了溝,姜溝邊成了壟。
二、生姜如何培土?
1、大姜的根莖生長膨大需要黑暗而又疏松濕潤的環(huán)境,為了防止根莖膨大外露,造成姜指變短,顏色變深,纖維素增多,因此需要進行分次培土。
2、大姜一般要經過2–3次培土。開溝栽培的大姜,撬窩栽培的大姜和挖窩栽培的大姜,因栽培方式不同,因此培土的方法也不同。
3、開溝栽培的大姜要把壟背上的*培在植株的基部,以后結合肥水的管理,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培土,逐步將溝變壟,始終將根莖埋在*下,為根莖創(chuàng)造適宜的生長環(huán)境。培土的工作多結合除草施肥進行,一般從夏至開始培土,共培2–3次。
4、南方地區(qū)很多都是采用撬窩栽培大姜,這得要根據撬窩的深淺而定,如果撬窩淺,培土的方法同開溝栽培的大姜培土方法差不多,也是逐步填*入窩,最后將壟上的*全部培到植株行間,最后成壟,而壟則變成了溝。
5、如果撬窩較深,而根莖的長度不會長出洞穴,那就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,逐步將穴周圍的土壤填在穴內即可,不用將壟變溝,不另行開溝培土。
6、生姜一般是要進行2次培土,分別稱為小培和大培。小培土一般是在麥收后進行,只是將壟上的一部分*培在植株基部,大約培3–6厘米厚。大培土是在立秋前后結合大追肥進行最后一次培土,此次培土就將壟上的*全部培到植株的基部,使原來的壟變成了溝。此次培土厚度大約10–15厘米左右。不管怎樣吧,反正最后應該培土厚度達到20厘米左右。
從上文我們可以知道生姜還是很有必要進行培土的,對它有著很重要的作用,不然可能會影響生姜的成長,另外小編還給大家分享了一些生姜培土的方法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。
關于生姜培土作用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