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藥種植施什么肥最好?
惠農(nóng)網(wǎng)·農(nóng)技學堂
5250人閱讀
山藥又叫做懷山藥,是很多地區(qū)栽種的蔬菜,具有健胃化痰、益氣養(yǎng)陰等,是藥食同源的兩用之品,市場很受歡迎。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山藥的種植方法和時間。
1、種植時間
山藥從種下到播種,大概需要6個月時間,播種一般在春季進行,不同地區(qū)時間有所差異。一般長江流域是在3月前后,黃淮海地區(qū)則應選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之間,而華北地區(qū)則在清明節(jié)前后。
2、選地整地
山藥吸收根淺而塊根入*深,須選擇土層深厚、疏松,富含有機質(zhì)的砂壤土或壤土。在種植前開定植穴或溝,穴深1米~1.4米左右。以干糞、草木慶或*雜肥作基肥,淺施于上層*中。如用糞肥作基肥,應先行腐熟,并在定植前2天~3天施放,與土壤混和,否則易引起種薯腐爛。
3、種植
在畦面先開種植溝,并施基肥于溝內(nèi),按--定株距將種薯橫臥或傾斜栽于溝中,撒施草木灰,并覆*4~5厘米。山藥行株距大,二高山、高山(海拔800~1 400米)以凈作為宜,低山(800米以下)可進行間作、套種,提高土地利用率。
4、苗期追肥
山藥幼苗期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,分2~3次施用,每畝施人糞尿200~300千克。至8月中旬,每畝施人糞尿400~500千克,餅肥25千克。至9月份再追肥1次,除人糞尿餅肥外,并配施磷、鉀肥料。
5、田間管理
主要做好中耕、除草、培土、搭架、灌溉排水、摘蔓等。出苗后即進行中耕除草,以后每隔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。當幼苗高18~20厘米,須搭支架,使莖蔓直立向上生長。山藥喜較干燥的氣候,須開溝排水。山藥每株留蔓3~4條,葉腋間長出的腋芽,均須剪除。至7月下旬孕蕾時,摘去花蕾,使養(yǎng)料集中,塊根發(fā)育良好。
6、病蟲害防治
山藥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葉銹病等,可用代森錳鋅、多菌靈和粉銹靈等防除。由線蟲引起的根腫可用益舒寶防治。山藥枯葉病從六月下旬起,為預防發(fā)病,每隔7~10天噴一次1:1:200倍的波爾多液,連噴2~3次。發(fā)病后,每隔7天噴一次65%代森鋅500倍液,連噴2~3次。
7、收獲
霜降前后,山藥的莖葉全部枯萎時可開始采收,過早采收產(chǎn)量低。冬季不很冷的地區(qū),塊根可留在*中,隨時采收供應,一直可采收到翌年開春山藥播種期。
采收之后,就要做好山藥的儲存工作了,一般開始是儲存在*窖內(nèi),等到谷雨至立秋,溫度較高,貯藏時須控制其發(fā)芽。將山藥從窖中取出,放在露天,晾2~3天,勿使淋雨,然后移至室內(nèi),一層干細沙,一層山藥,堆積貯藏。
關(guān)于山藥種植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(nóng)網(wǎng)以下推薦的內(nèi)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
你可能感興趣的農(nóng)產(chǎn)品:全國山藥供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