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種小麥晚不晚?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11352人閱讀
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經濟作物,栽培面積極廣,但在栽培會產生葉子黃化,植株在還沒有收獲時就已經死亡,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產量和質量。其實這是小麥早衰征象,下面就來說說小麥早衰的發(fā)生原因及防治對策。
一、發(fā)生原因
1、追肥數量減少,近年來因農資成本大幅上漲,造成大部分農戶在一處施入底肥的基礎上減少了追肥的數量,優(yōu)質肥的施用比例下降,造成小麥后期營養(yǎng)不足,而出現脫肥性早衰,降低產量。
2、持續(xù)高溫和干熱風危害,造成植株水分缺失,葉綠素下降,進而植株早衰,降低產量。
3、持續(xù)暖冬造成蟲害的發(fā)生,蟲害吸食植物的穎殼、麥粒、葉片和葉梢,使被害組織粘著塵土,堵塞葉面氣孔,不能愈合,影響植株光合作用,形成早衰。
4、雜草危害,雜草不但與小麥爭肥,成株期還與作物爭光,雜草嚴重時造成小麥早衰,降低產量。
二、防治措施
1、加強農田基本建設,搞好田間水利工程,降低地下水位,做到旱能澆、澇能排,是預防干旱、雨澇、鹽堿等導致小麥早衰的根本途徑。
2、澆灌漿水灌漿水對延緩小麥后期衰老、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。一般應在小麥開花后10天左右澆灌漿水,以后視天氣狀況再澆水。
3、防治病蟲害小麥生育后期尤其是高產田塊常發(fā)生病蟲危害,一般有白粉病、銹病、赤霉病、葉枯病、蚜蟲、小麥黏蟲等危害,如不能及時防治會大幅度降低小麥千粒重和內在的品質。
4、葉面噴肥在小麥抽穗期和灌漿期葉面噴施微肥或生長調節(jié)劑,能延長功能葉的壽命,提高光合能力,增加粒重。
5、適時收獲在蠟熟末期收獲最佳。
以上就是關于小麥早衰的發(fā)生原因及防治對策的介紹了,小麥早衰會使植株不能正常的成長成熟,提前衰老死亡,引起小麥灌漿期縮短,粒重降低。
關于小麥早衰的發(fā)生原因及防治對策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