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參種植幾年能收獲?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17103人閱讀
大球蓋菇是一種受農戶青睞的食用菌,其適口性好、味道清香柔和、肉質脆嫩。此外,大球蓋菇的管理相對簡單粗放,栽培原料也相對容易獲得。這使得大球蓋菇成為了現(xiàn)在很多菌農朋友想種植的一種食用菌。下面學習一篇大球蓋菇最新種植技術。
1、選擇種植場地
該品種適應性廣泛,可以在大田、林地和果園等不同環(huán)境中種植。然而,在沒有遮蔭條件的地方,應該使用草簾或遮陽網進行遮蔭,并人為創(chuàng)造“七陰三陽”的良好條件。最好選擇覆蓋土壤為偏酸性或中性的沙壤土。
2、原料選擇和處理
大球蓋菇可以使用純麥秸或稻草作為基礎材料,無需添加其他輔料即可正常生長。然而,為了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,最好添加一些輔料,如麩皮或米糠。根據(jù)一些老農的經驗,以下配方效果較好:稻草82%、米糠15%、三元素復合肥1%、石膏2%、食鹽0.2%。配料時,先將易溶于水的輔料制成水溶液,加入主料后浸泡至濕透,然后濾出多余的水分,將不溶于水的輔料(如米糠、石膏等)均勻混入主料中,然后進行堆肥發(fā)酵。當料溫達到60℃以上時,每天翻堆一次,共翻三次即可進行播種。
3、播種方法
可以采用層播或穴播的方式進行播種。層播時,先鋪設10cm厚的料,均勻撒入占總量1/3的菌種,然后鋪上第二層料,最后將剩余的菌種撒在上面。如果環(huán)境溫度較高,可以留些通氣孔,覆蓋保鮮膜促進菌絲的生長。
4、發(fā)菌期管理
發(fā)菌期的管理主要包括保濕、控溫和通風。確保發(fā)菌料溫度在25℃左右,如果低于20℃,菌絲生長速度會變慢;當溫度高于30℃時,菌絲的生活力會減退甚至死亡。一般在播種后的3天內,菌絲開始萌發(fā),在30~40天內菌絲會逐漸“吃”透培養(yǎng)料。此時應該覆蓋溫潤的沙壤土,以殺滅菌滅蟲。大約經過10~15天,菌絲會長出土面,并逐漸形成菌束,這時需要及時進行通風和保濕,促使菌絲倒伏,有助于子實體的形成。
5、 出菇期管理
當原基逐漸發(fā)育成幼小的菇蕾時,應將溫度控制在13~25℃,濕度控制在85%~95%。每天進行2~3次通風,每次通風時間為30分鐘~60分鐘。大約7天左右,子實體就可以成熟。
6、科學采收
當發(fā)現(xiàn)子實體內膜即將破裂時,應及時采收。采摘時用拇指、食指和中指抓住菇柄下部,并輕輕扭轉,待松動后拔起,注意不要影響周圍的小菇蕾。采摘后,立即切除菇腳,進行包裝即可出售。當然,也可以將菇曬干或烘干后再進行包裝銷售。
綜上就是大球蓋菇的種植技術要點介紹,種植大球蓋菇一定要滿足適合它的生長環(huán)境和條件,以及加強日常管理工作。
關于大球蓋菇最新種植技術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