扁莖黃芪怎么人工栽培?藥用扁莖黃芪人工栽培技巧
惠農網(wǎng)·農技學堂
6526人閱讀
黃芪,屬于豆科黃芪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它的根是常用的中藥材,呈圓柱形,表面淡棕黃色,有縱皺紋和橫長皮孔樣突起。現(xiàn)在人工種植的黃芪較多,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黃芪種植技術,我們一起來看看。
1、種植時間
黃芪的種植時間一般在春季3-4月或者秋季8-9月。春季播種黃芪的最佳時間通常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,即清明節(jié)前后。這兩個時間段溫度適宜,有利于黃芪種子的萌發(fā)和幼苗的生長。
2、選地整地
平地種植需選擇疏松肥沃的地塊,山區(qū)種植需選擇背風向陽的山坡。土壤應為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,pH值在6.0-7.5之間。深耕30-45厘米,結合翻耕畝施農家肥2500-3000公斤,翻地以秋翻為宜。
3、采種浸種
采摘3年生以上植株所結的種子,晾曬后用溫水浸種6-12小時。播種前,用粗砂或磨末機輕度摩擦種皮,或將種子放入50℃的溫水中浸泡6-12小時,然后撈出來裝入布袋內進行催芽。
4、播種
采用穴播或條播的方式播種,春播時間為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。播種時可采用穴播或條播、撒播,但主要方式是穴播及條播。生產(chǎn)中大多進行直播,這樣既省工,又便于田間管理,而且種出來的黃芪產(chǎn)量高、質量好。播種時要注意控制好行距、株距和播種深度,通常行距為20-25厘米,株距為10-15厘米,播種深度為1-1.5厘米。
5、澆水
黃芪在出苗和返青期對水分的需求較多,天氣較為干旱時應及時灌水。進入雨季后,土壤的濕度較大,需及時對容易出現(xiàn)積水的田塊進行疏溝、排水,以防植株發(fā)生爛根情況。
6、施肥
種植1-2年的黃芪,其根部的發(fā)育速度較快,植株長勢較旺盛,此時可結合中耕除草追施磷肥+鉀肥。第1年冬季苗枯后畝施2000公斤廄肥+10公斤三元素復合肥+150公斤餅肥,混合后施入行間,開溝施入,然后培土。
7、中耕除草
株高達到5厘米左右時,結合間苗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。株高達到8-9厘米左右時,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,定苗后再進行1次。種植第2年以后,于5月份、6月份、9月份進行1次除草工作。
以上就是黃芪種植技術,黃芪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,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。兩年生的黃芪即可開花結實,但此時種子通常不飽滿。種植黃芪一般采收3年生以上植株所結的種子為宜。
關于黃芪種植技術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(wǎng)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