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姜爛脖子防治技巧
惠農(nóng)網(wǎng)·農(nóng)技學(xué)堂
10053人閱讀
生姜是生活中的常見調(diào)味蔬菜,我國也有不少地區(qū)廣泛分布種植,生姜喜歡溫暖濕潤環(huán)境,對溫度較為敏感,不耐低溫霜凍。當溫度達到16℃以上時,生姜開始萌芽。幼苗生長的適宜溫度范圍是20℃到25℃,而莖葉生長的最適溫度在25℃到28℃之間。如果溫度下降到15℃以下,生姜的生長會停滯。那么生姜什么時間種植最合適?
生姜什么時間種植最合適?
生姜的播種時間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。
生姜種植技術(shù)
1、精選姜種
播種前要精選姜種,剔除霉變、腐爛、干癟的病弱姜塊。種姜應(yīng)選擇50-100克、有1-2個壯芽的姜塊為宜。太大的姜塊雖然也可以播種,但需種量大,成本高??梢杂玫肚谢蛴檬株_,但傷口需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種。
2、浸種催芽
播種前最好用藥劑浸種催芽。將種姜攤開晾曬1-2天(注意不可曝曬),然后用1:1:12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。撈出后,用潮砂子將種姜層層堆碼好,用薄膜覆蓋,厚度約30-40厘米,保持溫度在20-30℃,8-10天即可出芽。根據(jù)芽子的大小、強弱分級播種。每畝用種量300-500千克。
3、培育壯芽
在播種前20-30天取出種姜,清洗干凈表面的泥土,平鋪晾曬1-2天(不可曝曬)。選擇健壯、無病蟲危害、不干縮、姜塊肥大、質(zhì)地硬、未受凍、不腐爛、色澤鮮亮的姜塊。切忌選擇肉質(zhì)發(fā)軟、變褐、干癟瘦弱的姜塊。催芽時,將溫度控制在22-25℃,催芽20-25天,確保幼芽粗壯、飽滿。催芽標準為幼芽粗0.5-1.0厘米、長0.5-2.0厘米。
3、整地施基肥
選擇微酸性、透氣松軟、土層深厚、能灌能排、保肥保水、有機質(zhì)豐富的肥沃壤土。施加基肥:每公頃施用過磷酸鈣750-1125千克,充分腐熟的有機肥75噸。整平耙細,采用高畦栽培。
4、田間管理
4.1遮蔭
生姜不耐高溫和強光,去膜后要及時遮蔭,適宜的遮蔭范圍為60%。遮蔭方法有:用遮陽網(wǎng)覆蓋生姜,用繩索固定。在畦兩側(cè)插上竹竿(粗度2-3厘米),橫檔小竹竿捆綁在兩側(cè)竹竿的1.7-2.0米處。套種瓜類搭架或在行間插高桿。
4.2肥水管理
播種前澆足底水。生姜幼苗期,小水勤澆,保持土壤濕度在65%-70%。夏季早晚澆水;立秋后,每4-6天澆一次水,保持土壤相對濕度在75%-80%。
生姜發(fā)芽期不需追肥。待分枝數(shù)量為2-3個、苗高30厘米時進行第一次追肥,可施磷酸二銨300千克/公頃或磷酸二銨硫酸銨300千克/公頃,或施硫酸鉀150千克/公頃+尿素150千克/公頃+人畜糞水22.5噸/公頃。
待分枝數(shù)量為4-5個時進行第二次追肥,可施優(yōu)質(zhì)細干糞30噸/公頃+硫酸鉀450-600千克/公頃+尿素150千克/公頃+人畜糞水30噸/公頃。
處暑前后進行第三次追肥,主要促使根莖膨大,可施人畜糞水30.0-37.5噸/公頃+尿素225千克/公頃。
5、病蟲害綜合治理
5.1姜瘟病
姜瘟病是生姜生產(chǎn)中的主要病害,既可在葉面發(fā)病,也可在根莖發(fā)病。主要表現(xiàn)為姜葉快速凋萎,葉邊反卷、枯黃,甚至枯死;病部擠壓后會流出白色汁液,惡臭味明顯。
防治方法:用姜瘟寧300倍液噴霧防治;或用70%敵克松灌根防治;或用芽孢桿菌750克/公頃噴霧防治。
5.2炭疽病、紋枯病
炭疽病和紋枯病發(fā)病時,莖稈處出現(xiàn)褐色病斑(水浸狀),葉片表面密布斑點,甚至全葉變褐色凋萎。
防治方法:用30%愛苗150克/公頃噴霧防治,可降低炭疽病、紋枯病的發(fā)生率,增強生姜抗病能力。
5.3小地老虎
小地老虎主要在生姜幼苗前期為害,會導(dǎo)致斷苗缺窩。
防治方法:用90%敵百蟲1500倍液或50%辛硫磷2500倍液灌窩防治。
5.4姜螟
姜螟主要危害生姜心葉。
防治方法:用90%敵百蟲粉1000倍液,或80%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,或10%毒死蜱乳油750-1200克/公頃噴霧防治。
6、及時收獲
生姜可在初霜到來前收獲,也可提前至立秋時收獲。種姜與鮮姜可同時收獲。
以上就是生姜種植時間和方法介紹,通過以上步驟,可以確保生姜的高產(chǎn)和優(yōu)質(zhì),同時有效防治病蟲害,提高經(jīng)濟效益。
關(guān)于生姜什么時間種植最合適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(nóng)網(wǎng)以下推薦的內(nèi)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