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弓形蟲病真實案例分析:豬弓形蟲病要如何防治?
惠農網(wǎng)·農技學堂
4557人閱讀
1.進行種子處理,提高發(fā)芽率。播種前選擇籽粒飽滿的種子曬種,以提高種子的生長勢,播種時用0.1%~0.2%的鉬酸銨或根瘤菌拌種。
2.精細整地,施足基肥。土地深耕20~25cm,反復耙碎后起寬1.2m的龜背形壟畦,旱坡地可稍寬些,以防積水爛根。每667平方米用土雜肥1500kg、火土灰或草木灰600kg、過磷酸鈣10kg、復合肥20kg拌勻施作底肥。然后開穴播種,行距16~48cm,株距12~14cm,穴播1~2粒,每667平方米種2.8萬~3萬株。
3.選用翻秋良種,確保一次全苗。春播時常遇低溫陰雨天氣,易造成爛種,影響全苗。用翻秋良種發(fā)芽率高,生長勢強,成熟早,能全苗。一般在氣溫穩(wěn)定在10℃時(立春至雨水)為適播期,此期播種有利于高產。
4.早中耕早追肥。黃豆是喜中耕作物,幼苗期生長緩慢易生雜草。當苗高15~20cm時要中耕除草,以促進根瘤菌發(fā)育,培土至子葉節(jié)位可防倒伏。結合中耕每667平方米施石灰粉50~60kg,能提高抗病蟲、倒伏的能力,增加粒重。開始分枝時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kg、氯化鉀7kg,結合第2次中耕施下,以增強有效坐莢率。封行時每667平方米噴施多效唑0.7g對水25kg,可促矮化和提高結莢數(shù)。花莢期噴施植寶素、磷酸二氫鉀1~2次,結實率可提高20%。
5.巧噴抑制劑,打頂促增產。在花期用亞硫酸納4~5g對水50kg,每周1次,連續(xù)噴2~3次,可增強大豆光呼吸強度,減少光合作用產物的消耗。在收獲前20天摘除頂芽,結實率可提高7%~8%。
6.防治病蟲害。黃豆前期有蚜蟲、地老虎、食心蟲危害,中期有豆莢螟、廿八星瓢蟲和葉斑病等危害,應選用相應農藥及時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