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嵩明 ·正高級農(nóng)業(yè)技術(shù)推廣研究員
2025-05-21
1.選址與整地
選擇排水良好、pH值5.5-7.5的砂壤土,坡度5-15°的陽坡更佳。深耕30厘米,畝施腐熟農(nóng)家肥4000公斤+鈣鎂磷肥50公斤作基肥,起壟作畦(寬1.5米),壟面覆蓋地膜保墑。
2.精準定植
落葉后至萌芽前(早春為佳)定植,株行距1.5×2米(畝植220株)。幼苗需帶土球移栽,定植穴內(nèi)施生物有機肥2公斤+磷酸二銨0.5公斤。栽后澆透定根水并用秸稈覆蓋樹盤,提升地溫促生根。
3.水肥管理
促生期:定植成活后每10天追施氮肥(尿素5公斤/畝),連續(xù)3次。
花果期:4月增施磷鉀肥(復(fù)合肥15公斤/畝+磷酸二氫鉀0.2公斤),配合葉面噴施硼砂;9月重施有機肥(腐熟雞糞1000公斤/畝)。
控水原則:開花前后需水量大,保持土壤濕潤;雨季及時清溝排水防澇。
4.整形修剪
主干高1.2米處定干,培養(yǎng)“一主三側(cè)”樹形。春季萌芽期抹除多余側(cè)芽,保留3-5個健壯枝條;盛果期及時回縮老枝,維持通風透光。
5.病蟲防控
清園時清除病枝落葉,萌芽前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;花期防治蚜蟲(吡蟲啉1000倍液),膨果期重點預(yù)防褐腐病(甲基托布津800倍液)。優(yōu)先采用物理誘殺(黑光燈、粘蟲板)與生物制劑,減少化學(xué)污染。
有用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