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用乙烯利殺秋梢后掛果情況不如未殺梢的樹,可能有以下原因:
1. 乙烯利使用時機或濃度不當
- 使用時間過晚:秋梢老熟后才使用乙烯利,可能無法有效抑制晚秋梢或冬梢萌發(fā),導致梢果競爭養(yǎng)分。
- 濃度過低:若乙烯利濃度不足,殺梢效果不徹底,殘留秋梢仍會消耗營養(yǎng),影響花芽分化和坐果。
2. 殺梢后樹體營養(yǎng)失衡
- 乙烯利殺梢本質是通過抑制生長來促花,但殺梢后若未及時補充磷、鉀、硼等促花養(yǎng)分,樹體可能因營養(yǎng)不足導致花芽分化質量差,掛果率低。
- 部分葉片被乙烯利損傷后,光合作用減弱,樹體積累的有機養(yǎng)分不足,也會影響坐果。
3. 未殺梢的樹體管理更合理
- 未殺梢的樹可能通過自然老熟秋梢積累了足夠養(yǎng)分,或通過人工修剪、控肥等方式平衡了營養(yǎng),反而更利于花芽分化和掛果。
- 秋梢適度保留(老熟、健壯)可為樹體提供足夠葉片制造養(yǎng)分,若過度殺梢導致葉片過少,可能適得其反。
4. 其他環(huán)境或管理因素
- 氣候影響:如殺梢后遇低溫、干旱等不利天氣,影響花芽分化或坐果。
- 病蟲害問題:殺梢過程中若樹體受損傷,可能感染病害(如炭疽?。蛞蛐律颐劝l(fā)吸引害蟲,間接影響掛果。
建議措施
- 精準使用調節(jié)劑:下次使用乙烯利時,在秋梢8-9成老熟時噴施,參考濃度(如300-500ppm),并配合葉面肥(如磷酸二氫鉀+硼肥)。
- 結合農業(yè)措施:殺梢后及時修剪過密秋梢,避免養(yǎng)分分散;花芽分化期加強水肥管理,減少氮肥、增施磷鉀肥。
- 對比樹體管理:觀察未殺梢樹的秋梢老熟度、葉片健康狀況,調整來年管理方案,可嘗試“控梢+促花”結合的方式(如環(huán)割、扭枝等)。
有用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