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屆全 ·資深畜牧獸醫(yī)專家
2020-03-03
一、魚塘要求?
魚塘水深保持在1.2米左右生長較為良好,隨著魚種的生長和水溫的升高,逐漸增加水深至1.5-1.8米,這樣有利于促進魚種的生長。一般魚塘保持水深1.5-1.8米,面積3-5畝為佳。
二、水質(zhì)要求
?筍殼魚養(yǎng)殖要求水體的透明度保持在25-30厘米即可,透明度高生長較慢,還會造成相互之間的殘殺,因此透明度不必太高。pH值保持在6-7,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筍殼魚的成活率和促進生長。?
三、魚苗放養(yǎng)
放苗前10天回水20-30厘米,用生石灰全塘潑灑,殺死塘中的的雜魚和寄生蟲。一般情況下放苗的成活率大約在60%-80%。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較大,規(guī)格為3-5厘米,放苗量以4000-4500尾/畝為宜;規(guī)格為5-7厘米,放苗量以3500-4000尾/畝為宜,規(guī)格7厘米以上,放苗量為3000-3500尾/畝。
?四、飼料的投喂?
筍殼魚可用鮮活魚、活餌料有紅蟲和鯪魚“水花”投喂,筍殼魚苗在12厘米之前,投喂足量、適口的活餌料有利于促進生長,提高其養(yǎng)殖成活率;投放筍殼魚苗前一個星期,先放1000萬-2000萬尾土鯪或麥鯪“水花”,這樣筍殼魚苗下塘后就有大量適口的飼料魚供其攝食;
五、常見病害的防治。????由于筍殼魚在捕捉時相互摩擦,造成表皮操作不易察覺而致病,可用20毫克/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小時,消毒傷口,并用水產(chǎn)用消毒劑全池潑灑消毒。????水霉病?:苗種培育期間,小心操作,避免魚體受損傷;在越冬期搭保溫棚,最好進行加溫,維持水溫17℃以上,對已發(fā)病的魚塘,全池潑灑亞甲基藍,使池水成0.2克/米3濃度,隔2天再潑灑1次。??
?六、注意事項
不能在網(wǎng)箱、池塘內(nèi)設(shè)PVC管、輪胎等。由于筍殼魚為底棲穴居性魚類,"魚巢"極易引起聚集殘殺,降低產(chǎn)量。???必須防止蝌蚪、青蛙跳進池塘,否則會吃掉大量筍殼魚苗,建議于池塘四周圍篩網(wǎng)約20cm、裝籠捕獲青蛙,蝌蚪則用篩網(wǎng)進行誘捕。?在養(yǎng)殖過程中,分塘或捕撈操作要細致,防治造成筍殼魚損傷。
筍殼魚能呼吸空氣中的氧氣,耐低氧能力很強,很少發(fā)生缺氧死亡的現(xiàn)象,但適當(dāng)開增氧機,保持溶氧充足,對促進其生長有利。
筍殼魚魚苗階段主要以輪蟲類、枝角類、橈足類及底棲水生昆蟲幼體和環(huán)節(jié)動物為食,成魚主要以水中的各種小魚、小蝦、甲殼類、軟體動物、水產(chǎn)昆蟲及幼體為食,也食一些新鮮的動物肉碎屑等。
?
有用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