蘆筍病害防治栽培要點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20159人閱讀
蘆筍被譽為“蔬菜之王”,是一種在春夏交季非常受歡迎的保健蔬菜,營養(yǎng)價值很高,寒冷季節(jié)通常在保護地中播種,終霜后定植于大田。下面學習一篇蘆筍育苗方法和時間。
1、育苗地點
挑選土壤松散、肥沃、透氣的壤土或砂質壤土作為育苗地點,理想的pH范圍是6.0至6.7。確保該地點具備優(yōu)良的排水與灌溉條件,最好是面向陽光、背風且通風良好的區(qū)域。
2、育苗時間
通常在3月的中上旬,利用小拱棚進行育苗。
3、育苗方法
首先,將土地深翻至25厘米左右,每667平方米施用3300至5000公斤的熟化有機肥和50公斤的三元復合肥,混合均勻后筑成10至15米長、1.2或1.5米寬、20厘米高的畦床,確保畦面平坦且土壤細膩,并預留排水溝以便灌溉和排水。另外,也可以采用營養(yǎng)缽育苗法,使用未經種植蘆筍的清潔田園土、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和適量過磷酸鈣配制營養(yǎng)土。播種前,將營養(yǎng)土裝入直徑7至10厘米、高12厘米的營養(yǎng)缽中。
4、種子浸泡與發(fā)芽
在浸泡種子前,先用水清洗以去除表面的蠟質,然后用50%多菌靈溶液以250至300倍的稀釋度浸泡種子24小時。接著,用25至30攝氏度的溫水浸泡種子2至3天,每天更換2至3次水。浸泡結束后,用濕紗布包裹種子,并在25至30攝氏度的環(huán)境中保濕促進發(fā)芽,每天用清水沖洗種子兩次。當約十分之一的種子露白時,即可進行播種。
5、播種方法
播種前,充分澆水濕潤畦面,待水分滲透后,按10厘米的株行距在畦床上打直線,然后將發(fā)芽的種子點播于直線交叉的中心位置。
6、保溫措施
播種完成后,立即覆蓋塑料薄膜,以維持5厘米深處的地溫在白天為25至30攝氏度,夜間為15至18攝氏度。當苗木出齊且畦內溫度超過32攝氏度時,應及時揭開薄膜進行煉苗。
總的來說,在選購蘆筍時,應選擇頂端花苞未開、形狀筆直、長度適中、底部直徑約1厘米左右的蘆筍,表皮應有光澤且光滑。購買后,建議當天食用或豎養(yǎng)在水里后進行冷藏來保鮮。
關于蘆筍育苗方法和時間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