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角栽培想高產,打尖方法很重要!
惠農網·農技學堂
4713人閱讀
豆角是一種攀緣植物,莖蔓細長,能纏繞或攀附在支架上生長。葉片為三出復葉,花朵通常為白色或紫色,果實為長莢果,內含多粒種子。豆角的生長周期較短,一般從播種到收獲約60-90天,適合在溫暖季節(jié)種植。下面學習下豆角種植管理的技巧。
1、地塊選擇
應優(yōu)先選擇肥沃、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,并實行與豆科作物2-3年的輪作制度。避免選擇粘重土壤或地勢低洼、排水不暢的地塊。
2、選育良種
特早30:特早熟品種,分枝少,以主蔓結莢為主。常規(guī)露地栽培下,播種至始花約需35天,10-12天后可采收豆莢,采收期長達20-40天,全生育期80-100天。初花節(jié)位低,平均3節(jié)左右即可普遍結莢。與之豇28-2同期播種,初花期和初收期提前2-5天,總產量略高。嫩莢淡綠色,勻稱,長約60厘米,單莢重20克左右,商品性好。
之豇28-2:中早熟品種,株高約2.5米,分枝少,葉片較稀。主蔓4-6節(jié)開始結莢,結莢多,莢綠白色,一般莢長60-80厘米,橫莖0.9-1.1厘米,單莢重25克。肉厚、纖維少,不易老化,品質佳。耐高溫、干旱,抗花葉病毒病。生育期90-100天,畝產2000-2500公斤。
3、適期播種
春播立春后(2、3月)可播種,適宜溫度20-32℃。秋播一般7月份播種,實際播期較長,6-8月均可播種。
4、施肥技術
重施基肥: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,配合高磷鉀復混肥,如晉開硝基復合肥(15-15-15、16-16-16),建議畝用量50-60kg,深翻入土。推薦司普沃赫蔓含腐植酸大量元素水溶肥,富含多種中微量元素及礦物源腐植酸等,采用波蘭低碳納米粒螯合技術,具有吸附能力強、水溶性好、不傷根、吸收快、肥效高、用量省等特點,可增強作物免疫系統(tǒng),預防多種缺素癥,促進根系萌發(fā)、花芽分化、果實膨大,增產增值,適合葉面噴施、灌根、澆根、滴灌、沖施。使用方法:噴施800-1200倍液,滴灌2-5kg/畝/次,沖施5-10kg/畝/次。
巧施追肥:幼苗期需肥量少,應適當控制肥水供應,防止徒長。苗勢弱時可沖施晉開液體起苗肥,畝施5kg。進入結莢期,需肥量增加,可追施晉開硝基復合肥22-8-15及17-5-23等配比肥料,每次15-20kg,每采收兩次豆莢追肥一次,追施10kg。生長盛期,用0.3%磷酸二氫鉀葉面施肥,促進側枝萌發(fā)和側花芽形成,防止早衰。
5、合理密植
根據栽培方式確定,如大棚+小拱棚+地膜栽培,2月中下旬播種育苗,可采用營養(yǎng)缽育苗。苗期加強通風降濕,防止高腳苗和猝倒病。3月上中旬定植于大棚內,每畦兩行,株距15-20厘米,每穴3株,定植后澆適量定根水,及時密封定植口?;?月上旬大棚直播,株距15-20厘米,每穴播種3-4粒。露地栽培,河南省一般3月下旬播種。大棚內定植密度為每畦兩行,株距15-20厘米,每穴3株;露地栽培株距15-20厘米,每穴播種3-4粒。
6、田間管理
棚溫管理:定植后密閉大棚5-6天,維持較高棚溫,促進早緩苗。遇寒流時,小拱棚加蓋草簾防凍害。棚溫超30℃時,及時通風降溫。
搭架整枝:蔓長20厘米時,及時搭架引蔓,抹除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側芽。側枝長出后,可留1葉摘心,利用側蔓第1節(jié)形成花序。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長出的側枝,及時早摘心。主蔓長到2.2米以上時,打頂摘心,控制生長,促使側枝花芽形成。若肥水足、植株生長過旺、通風不良,可摘除過多的葉、枝、老葉、病葉。
7、病蟲害防治
銹病:葉背出現黃色至銹褐色小斑點,后期散發(fā)紅褐色粉末。防治方法包括及時清除病殘體,減少病原;與非瓜類輪作;發(fā)病初期噴藥,用藥間隔期7-10天,連續(xù)防治2-3次??蛇x用以下藥劑:62.25%仙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、40%福星乳油6000倍液、10%世高水分散顆粒劑1000倍液、15%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。
8、采收
莢果長夠長度后及時采收,避免延遲采收導致籽粒膨大,降低商品品質,同時影響后續(xù)莢果生長。采收時注意不要損傷其他花序、花芽和蔓葉。
以上就是豆角種植技術與管理的要點介紹。大家可以根據種植時間和當地種植條件選擇適合的品種進行種植。
關于豆角種植管理的技巧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