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棗的種植方法
惠農網(wǎng)·農技學堂
18599人閱讀
我國的鮮棗品種有很多,而在我國的天津地區(qū)適宜種植抗寒能力強、適應能力強和早熟的品種。而近年來表現(xiàn)最好的鮮棗品種就是七月鮮棗。下面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下天津地區(qū)七月鮮棗樹栽培技術。
1 品種特性
該品種抗縮果病,多年來未發(fā)生縮果病危害;抗旱性強,在海拔800 m陜北旱地栽培試驗證明豐產性強;較抗裂果,在遭受強烈自然災害的情況下,裂果率仍然很低;抗寒性強,能經(jīng)得住冬季寒冷的低溫凍害,凍害較輕,結果正常;采收前無落果現(xiàn)象。
七月鮮棗果實呈鵝卵石圓形,平均單果重30 g左右,果實表面平整光滑,果肩棱起;果實普遍大小均勻,果皮薄,呈銹紅色;果肉味甜,酥脆細膩多汁,適合鮮食。
2 栽植地塊選擇
栽植七月鮮棗應選在向陽且避風、光照充足、土層深厚且土壤條件好的地方,以沙壤土為好,土壤pH值在8.2以下為宜。周圍如有水源可以隨時灌溉。
3 壯苗建園
建園時選用根徑粗度1 cm以上、高度60 cm以上、根系完整、枝干無傷、無病蟲害的苗木,保證緩苗迅速。當年枝條生長充實,有利于越冬,一次建園成功。有條件的地區(qū)最好用扦插苗建園,扦插苗有利于連年平茬,不會造成結果部位上移,且有利于越冬埋土和密植栽培。
4 合理密植
七月鮮棗樹體矮小,節(jié)間短,生育期短,便于大面積的矮化密植和設施栽培,定植株行距以2 m×3 m為好,也可在前期定植為2 m×1.5 m,第四年以后將1.5 m株距隔一取一,改造成為株行距。一般每667 m2定植110株或220株。
5 肥水管理
5.1 基 肥
肥水管理應同時進行,一般施肥都應適時灌水。基肥以充分腐熟農家有機肥為好,如雞糞、羊糞等。在鮮棗采收后撒施在行間,施入后淺翻并灌水。施用量根據(jù)鮮棗產量計算,按1 kg鮮棗3 kg基肥,一般1~3 a生樹株施有機肥5~8kg、過磷酸鈣100g。進入盛果期有機肥施入量應增加。
5.2 追 肥
追肥以速效的化肥為好,如尿素、二銨、硫酸鉀、磷酸二氫鉀等。追肥有根施肥和根外追肥兩種。根施肥在萌芽前(平茬后即可進行)株施尿素50~100 g;初花期株施二銨100 g;幼果發(fā)育期株施硫酸鉀100 g;果實膨大期株施鉀肥50g。
根外追肥全年可進行5次。第一次在新稍長到20~30cm時,葉面噴施0.3%~0.5%的尿素溶液;第二次在開花前(5月下旬),葉面噴施0.5%尿素加0. 3%磷酸二氫鉀溶液;第三次在幼果期(7月初),葉面噴施0.3%磷酸二氫鉀2次,間隔10d左右;第四次在果實膨大期(8月初),葉面噴施0.3%磷酸二氫鉀2次,間隔10d;第五次在果實采收后立即噴施0.5%尿素,以利恢復樹勢。
6 整形修剪
七月鮮棗樹形以開心形為好,株高控制在2m以內,干高40~50cm。也可采用矮冠疏層形和細長紡錘形,矮冠疏層形適于每667m2栽植80~110株的棗園;細長紡錘形適用于每667m2栽植220株的棗園。定干整形一般在早春發(fā)芽前進行,定干高度70~80cm。不宜連年重剪,盡量保留多年生二次枝,可充分發(fā)揮其早熟性。
7 保花保果
七月鮮棗幼樹的坐果性能較差,必須要采用綜合技術措施提高坐果率。
7.1 花期噴水或激素
在盛花期于下午4~5時,用噴霧器向樹上噴清水,每隔7 d噴1次,連噴3~5次。也可在盛花期噴10~15 ppm赤霉素2次,間隔7 d。
7.2 樹干環(huán)剝
初花期(每個棗吊平均有5朵花)在樹干上進行環(huán)剝,寬度為干徑的1/10,抑制營養(yǎng)生長。
7.3 適時摘心
一次枝上抽出2~3個二次枝時及時摘心。
8 病蟲害防治
經(jīng)多年試驗觀察,該品種抗縮果病,主要防治棗葉銹螨、棗癭蚊和炭疽病。萌芽前噴施3~5波美度石硫合劑,萌芽后用0.3~0.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2 500倍阿維菌素噴施防治棗葉銹螨;用2 000倍的綠色功夫或咇蟲啉2 000倍防治棗癭蚊。該品種成熟前期易感染炭疽病,應注意該病的有效防治,可在成熟前2個月噴灑1∶2∶200波爾多液2次或80%代森錳鋅600倍液進行預防,間隔10~15 d,或用炭疽清800~1 200倍液防治;初發(fā)病時用葉面噴80%炭疽福美500~600倍液或70 %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或2500倍博醫(yī)防治。
9 發(fā)展前景
七月鮮棗在天津地區(qū)的栽植成功,對優(yōu)化本地區(qū)鮮棗品種結構,推動鮮棗產業(yè)發(fā)展具有重要意義。七月鮮棗的規(guī)模種植,將大大延長棗果的市場供應期,提高鮮棗的經(jīng)濟效益,發(fā)展前景極為廣闊。
以上就是關于七月鮮棗的全部內容,近幾年來七月鮮這個品種的經(jīng)濟效益表現(xiàn)還不錯,對此品種有想法的果農朋友請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考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