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漢果為葫蘆科多年生滕本作物,基肥:每株(穴)種植前施8-10公斤腐熟的糞肥或麩肥或硫酸鉀復合肥50-100克,鈣鎂磷肥100-150克。種植時注意合理密植,每畝約種120株,早春溫度穩(wěn)定在15℃以上,北部寒冷地區(qū)于清明節(jié)后。種植前15天開好長、寬、深各30-50厘米的種植坑,選擇溫暖的晴天下午種植。羅漢果為雌雄異株植物,在種植時需搭棚架塊莖苗一般在出苗前完成,組培苗在長到0.5米時進行,棚高因人而定,以便于在棚下耕作為宜。配種雄株,常規(guī)薯種一般500株以下的果園按1-2%,組培苗按2-3%的比例配種雄株。 種植常規(guī)苗的果園,氣溫在15℃以上種薯會陸續(xù)長出新芽,如氣候適宜,很快會長成幼苗。當幼苗長至15-20厘米高時,要進行疏苗,選擇一根最粗壯的幼蔓作主蔓上棚結果,其余的摘除。如遇氣溫低于15℃,溫差大,光照不足,要嚴防猝倒病。幼苗長至20-30厘米時,在苗旁插一根2米左右的竹(樹)條,以便綁苗上棚。早春氣溫上升在15°C以上后,“基頭”即陸續(xù)萌發(fā)抽生新梢3—5條,為了新梢長[在10—15厘米時,選留最粗壯的一條做母蔓,其余及時抹除。母蔓長高30厘米以上,插一竹枝,系段引母蔓上棚架。棚架下母蔓上所有萌發(fā)的葉芽及時動除,有利于母蔓健壯生長。 選留主蔓,培養(yǎng)健壯良好骨架,母蔓上棚后,宜及時摘心,促使分生4—5條健壯主蔓,向兩側伸長10—15節(jié)再摘心,促使抽生一級側蔓2—4條。然后在15—20節(jié)處摘心,促使再抽生二級側蔓2—3條,各側蔓合理均勻分布于架面,形成一個自然扇形的骨架。
幼苗期應注意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則,以腐熟的人糞尿及豬牛糞為主,沼氣水也可作為追肥。第一次追肥:組培苗種植5-7天后,可施薄肥促進植株生長,一般每星期一次,小苗長到20厘米左右時須施一次促苗肥。此后10-15天再施一次。雨季要注意排水,尤其是利用旱田或平地栽培的果園。天氣干旱時要注意澆水。羅漢果為雌雄異株植物,長灘、拉江和青皮果都要人工授粉(點花)才能結果。在清晨5—7時選擇發(fā)育良好含苞待放或微開的雄花,放置陰涼處備用。待雌花開放時用竹簽括取花粉。然后輕輕地抹到雌花的柱頭(花心)上,一般一朵雄花可授粉10—12朵雌花。